枣阳被称为“中国桃乡”,其交通便利,是襄阳市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城市。年8月,枣阳被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其管辖医院在县市区率医院,其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走在县级市城市的前列。
医疗卫生健康,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是落实“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关键之年,也是作风建设“奋进年”,枣阳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动全市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健康枣阳”,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接续奋战织牢疫情防护网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即要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又要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枣阳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小燕介绍,为做好疫情防控,全市卫健系统全员上阵、上下联动,疫苗接种、核酸检测、返乡人员流调、高速路口监测等工作从严落实、有序开展。
严守交通“入口关”。枣阳卫健局在高铁站、汽车站、高速路口、与外省接壤的交通卡口,进一步扎牢第一道关口,对旅客、司乘人员测温,严格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对重点人群进行落地核酸检测,并建立台账,做到有据可查、“人”“物”同管。
落实重点场所“管控关”。第二道防线是宾馆、酒店、工厂、工地、学校等重点场所。对重点场所严格落实管控制度,“先查再入”,没有“落地查”,不能办理入住、上工、入学等手续;对行程码带“星号”的人群,严格落实核酸检测三天两检,并建立工作台账。
织密社区排查“兜底关”。各农村(社区),特别是与河南接壤的村(社区)要采取坚决的态度,果断开展“敲门行动”,全面摸排每家人员情况,加强对重点地区来枣返枣人员的分类排查和管理。村(社区)要兜底把关,织密织牢外防输入的“防火墙”。
督导检查“落实关”。为做好疫情防控,枣阳交通、商务、住建、教育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领导,加强行业督导,严格落实“落地查”等关键措施,督促落实“台账管理”;联防联控组要深入到河南接壤的村(社区)检查指导,落实“落地查”,加强对交通卡口、高速服务区的督导,确保居民安全出行。
永葆初心做人民健康的“守门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针对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局长孙小燕介绍,这些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居民健康档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12项。
年,枣阳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截止目前共成立由公卫医师、临床医生、护士、乡村医生四类人员组成的签约团队个,签约服务人群30余万,签约率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其中享受政策脱贫人口、重度残疾人、计生特扶人群签约率达到%。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筑牢全民健康基石。目前,女性在婚前、孕前、孕期、产后均有免费服务项目和优惠政策,农村妇女还可免费享受“两癌筛查”(宫颈癌、乳腺癌)等。同时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五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儿童健康体检、免费对适龄儿童实施国家一类疫苗接种等。
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局长孙小燕指出,枣阳卫健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疫情防控与健康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防控不松懈。疫情防控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必须抓好抓实,加固“哨卡”“隔离”“院感”等防护线,全面落实核酸检测规定,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接种任务和工作要求。
抓好疾控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平战结合”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去年,医院感医院门诊楼改造及负压病房建设项目,以上项目被市政府列入“十件实事”。
推动健康枣阳建设。卫生健康工作正在以“冶病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消除丙肝行动,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落实食品、饮水安全监测要求。
抓好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把卫生改革的重点放在构建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上。医院做大做强,医院医院,支持吴店镇中医院。
抓好“一老一小”健康工作。大力推进65岁及以上医养结合项目,开拓妇幼健康工作,为“一老一小”提供优质、健康的生活环境。
抓好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局长孙小燕强调,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医院建设,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健康问题,抓重点、攻难点,全面落实“九项准则”,营造“好正实优”的政治生态环境,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张慧华通讯员侯金章季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