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邦刘秀刘备,三个人建立的政权到底有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白癜风好治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930/o8tgpzk.html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朝后的公元前年,作为起义军中的一支、最先进入关中灭掉秦国,本应为“关中王”的刘邦,因为实力尚不足以与项羽抗争,不得不接受项羽的分封,成为“汉王”,都南郑,王巴、蜀、汉中。

刘邦以此为根据地,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杰”的帮助下,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项羽,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汉朝,史称西汉。

汉朝在汉武帝时达到极盛时期。此后逐渐衰落。汉成帝时,任命帝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自己则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王姓子弟于是纷纷封侯,参与朝政,成为势力强大的外戚集团。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凤病重,其侄儿王莽在侧侍候,照顾备至,数月未解衣带。王凤弥留之际,重托皇太后和汉成帝照顾王莽。

皇太后王政君对侄子王莽颇有好感,后来就让他出任了大司马。

随着汉成帝、汉哀帝的去世,继位的汉平帝年仅9岁,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王莽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经过几年的经营,把朝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元旦,王莽正式篡汉。

在王莽统治的14年间,政治腐败,人心涣散,经济衰败,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刘邦的后代布满天下。

在新莽乱世,“天下咸思汉德”的潮流中,许多刘氏子孙都打出了“反莽兴汉”的旗帜,不少非刘氏子孙者也改名换姓,装扮成刘氏后裔,以发展武装,占领地盘。

当时建立了许多以“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例如:绿林起义军建立的更始刘玄政权,赤眉起义军建立的刘盆子政权,刘永据睢阳建立的政权,自称武帝曾孙的卢芳依靠匈奴建立的政权,以及从刘玄政权中独立出来的刘秀建立的政权。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已经建立更始政权的绿林起义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新朝宣告灭亡。

此前一年,即地皇三年(公元22年),在南阳郡(今湖北省枣阳市)的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縯、刘秀兄弟,举宗族七八千人的军队,在蔡阳县舂陵乡起兵,称为“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

“舂陵军”随后加入了属于绿林起义军的新市、平林起义军。更始政权建立后,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在取得昆阳之战大胜后,遭到丧兄之痛——刘縯被刘玄杀害。

这年十月,因为河北局势错综复杂,一心想借机削弱刘秀势力的刘玄命令刘秀以破虏大将军兼代大司马的名义,去河北“稳定局势”。刘秀到达河北后,废除王莽法令,恢复汉制,对地方武装打压结合,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

河北成为刘秀脱离更始政权、创建统一大业的重要基地。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占据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北)建立政权,登基称帝,史称“光武帝”。这个新政权的国号与当时许多割据政权的国号一样是“汉”,因为它打的是“反莽兴汉”的旗帜。

次年,刘秀攻占洛阳,定都于此。

此后,刘秀又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南征北伐,铲除了独霸一方的各种割据势力,其中也包括以“汉”自居的割据势力,重新统一了全国。

刘秀建立的这个后来存在了两百年的政权,史称“东汉”。

不过,须得说明的是,刘秀虽系汉高祖九世孙,却出自景帝之唐姬所生长沙定王刘发一脉;说白了,刘秀不过属于皇族远支,并非嫡系后裔。

作为“农民军领袖”的刘秀,不是继承西汉的政权,而是一个新建的、独立的政权。

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相继专权,皇室衰微。

当权臣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时,“献帝在位虽然有三十一年,实际上,东汉王朝已经等于灭亡了”。

当时,天下大乱,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对》的说法,经过长期兼并混战后,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已被他们分别控制。此后,刘备集团“借”荆州,夺巴蜀,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建安二十四年(年),刘备集团又夺取了曹魏集团的汉中,遂“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

从当时情况看,“兴复汉室”是存在可能性的。刘备称“汉中王”时,已占有“汉中、巴、蜀、广汉、犍为”,远胜于刘邦当初从汉中开始兼并群雄时的情况和力量。

关羽从荆州出兵攻打襄阳,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利”。

这还只是一路北伐就如此厉害,还不是《隆中对》规划的并且已经可行的两路北伐。

所以,刘备集团发展壮大自己的最佳策略,就是充分宣传“帝室之胄”要“兴复汉室”。

章武元年(年)四月,在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自立为帝,又传闻汉献帝已遇害后,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山。

诸葛亮等人认为,“汉”是“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刘备“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因此仍应定国号为“汉”。这其实就是“帝室之胄”“兴复汉室”策略的继续运用。

所以,在刘备称帝的诏书中就有“脩(汉)社稷”“嗣二祖”(汉高祖、光武帝)、“兴汉阼”等词汇。

虽然刘备政权企图再演一次光武中兴汉室的故事,却到底没有实现;不过,“汉”字始终是刘备政权坚持的立国基础。

虽然历史上有的历史学家将西汉称为前汉,将东汉称为中汉,将蜀汉称为季汉,好像三个“汉”政权有联系和继承,实际上,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刘备建立的季汉,是彼此没有联系的各自不同的三个政权。

刘秀、刘备虽然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但与皇室正支很是疏远,而且他们都是独自起家建立政权和国家的。

他们所谓“帝室之胄”的身份,“兴复汉室”的旗帜,所建国家之“汉”国号,不过是作为政治家对“汉”的名义的借用。

这三个“汉”政权,实乃自创一朝,后两个“汉”政权并非是前政权的延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